
人类的善意
更新时间:2022-04-14 09:42:51 最新章节:注释
书籍简介
在《人类的善意》中,鲁特格尔·布雷格曼告诉我们,大约有97%的人认为我们生活在B星球上,然而真正的事实是,几乎在所有的情况下,我们都生活在A星球上。如果说有一种信念将左派和右派、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古代思想家和现代思想家团结在一起,那就是人性本恶这一心知肚明的假设。这个概念驱动着报纸头条,指引着塑造我们生活的法则。从马基雅维利到霍布斯,从弗洛伊德到平克,这种信仰的根源深深扎根于西方思想中。我们被教导说,人类天生自私,主要受私利支配。但如果这不是真的呢?布雷格曼为过去20万年的人类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旨在证明我们天生良善,更倾向于合作而不是竞争,更倾向于信任而不是不信任。事实上,这种本能有着坚实的进化基础,可以追溯到智人的起源。从现实的蝇王到战争后的团结,从津巴多的监狱实验到曼德拉孪生兄弟的故事,布雷格曼向我们展示了相信人类慷慨与合作的现实,慷慨与合作对社会运作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当我们把人想得更坏的时候,政治和经济似乎也会变得更坏。但如果我们相信人类的善良和利他主义的现实,它将成为实现社会真正变革的基础。
译者:贾拥民
上架时间:2022-04-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荷)鲁特格尔·布雷格曼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从个体及其家庭层面构建了就地就近城镇化背景下农业转移人口的生计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框架,并利用西安交通大学“新型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课题组2016年10月于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宁强县所获取的一手调查资料,深入系统地分析了中西部地区就地就近城镇化背景下农业转移人口生计现状、生计策略选择及其影响,试图全面揭示不同代次、不同市民化阶段和不同区域的农业转移人口所面临的生计问题,并构建农业转移人口生计恢复社科10.8万字
- 会员本书从宏观层面的生育形势和微观层面的家庭生育决策两个方面回应“为什么中国当下的生育水平偏低;生育政策调整能否提升生育水平;生育率的适度区间是多少;生育数量回升到什么水平才能促进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等相关命题,并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完善我国生育政策、构建家庭政策相关建议。社科14.2万字
- 会员本书梳理了该地区的橡胶种植历程,描绘了橡胶种植者的流动与聚集,分析了橡胶种植引起的土地使用方式的转变、社会结构和传统文化的变化以及他们的社会适应与文化调适策略。通过哈尼\阿卡人的橡胶种植活动及日常生活来解读他们对民族国家的认知、理解、想象以及融入国家的实践,探讨国家对少数民族发展的作用和影响,讨论民族群体如何想象民族共同体和国家共同体,理解边境与国家的关系和民族与国家的关系,进而理解国家本质。社科28.6万字
- 会员科学测算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是合理支付市民化成本、推动市民化进程的前提与关键。本书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结合中国的社会经济情境,对市民化成本内涵进行了本土化修正,运用理论分析和方法创新相结合的手段,重新构建了市民化成本指标体系、完善了测算策略框架、改进了测算模型、设计了预测模型,并从多角度定量分析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各级指标的金额、结构及相关利益主体的成本支付情况,在此基础上从市民化成本支付角社科16.3万字
- 会员本书收录了数十位作者不同角度的回忆文章,见证了中国计划生育改革创新的艰辛和喜悦,记述了中外专家学者在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试点工作中的贡献与成长。本书还收集了最具代表性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项目的重要文献,以及有关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活动的大事记。社科25万字
- 会员人口是社会发展变化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其增减变化受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华侨人口的变迁因涉及国际人口迁移,其制约因素更为错综复杂。本书以荷属东印度公司统治时期行政中心吧城(即巴达维亚,今雅加达)的华侨人口变迁为主要研究对象。全书共分为十四章,前三章分析了1800年之前吧城华侨人口变迁的历史背景。第四至八章为本书的第二部分,分析了1800年之前吧城华侨人口的数量、出生地、空间分布、职业、性别及年龄社科12.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