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血殇:埃博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译文纪实)
更新时间:2020-05-27 11:25:57 最新章节:致谢
书籍简介
既然病毒可以突变,那么我们也能改变。《血疫》升级版,直击21世纪全球公共卫生危机!_x000b_世卫组织认为,2014年的埃博拉疫情显示,“对于应对严重的流感大流行和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世界并没有做好准备”。埃博拉流行病更像是某种模式的一部分,这是一种新发病毒跳出生态系统后造成的震荡波。病毒在人群中自我增殖,吞噬生命,遭遇人类这个物种的反抗,最终偃旗息鼓。然而,下一个震荡波会是什么?过去渐渐变成未来,现在,我打算预测一场全球性爆发,由某种生物安全四级的新发病毒引起,它能通过空气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没有疫苗,用现代医药无法医治,用术语说,这是一起四级事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最近完成的一项研究表明,美国所有医院加起来一共只有142张红区床位可以收治感染出血热病毒(例如埃博拉)的患者,另有不到400张红区床位可以收治感染空气传播的高危病毒的患者。因此,假如爆发四级事件,整个美国加起来也只有542张红区床位。我们必须问一个问题:假如一种四级新发病毒扩散到北美或任何一个大陆的百万级人群之中,医院是否有能力处理这么多的患者并照护他们?假如感染人数超过百万,流行病学家是否有能力追踪并打破传染链?
品牌:上海译文
译者:姚向辉
上架时间:2020-05-01 00:00:00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上海译文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美)理查德·普雷斯顿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为历史类图书,主要时间跨度为20世纪初至20世纪70年代,是一本丰富、扎实的私人史及微观史。本书作者亚历山大·沃尔夫曾旅居德国柏林一年,研究自己的家族历史,本书即是这次调查的成果,该段历史涉及纳粹时期的德国出版史,一战、二战战场上的个人经历,纳粹时期的犹太人的逃亡、移民史等。该家族历史的中心人物是作者的祖父,20世纪著名出版商库尔特·沃尔夫,他在1910年23岁时成立了自己的出版公司,是最早挖文学24.8万字
- 会员“央企楷模”是中央企业广大干部职工的杰出代表,他们当中有研发和试水前沿科技的优秀创新团队,有国家工程的科技领才,有扎根基层一线的大国能工巧匠,有履行国家战略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先锋模范人物;在中央企业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完成重大项目以及履行社会责任中,他们信仰坚定、忠于职守,砥励、勇于担当,弘扬正气、乐于奉献,以自己的模范实践、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动人赞歌,赢得了社会和企文学32.3万字
- 会员本书为纪录电影《光之子》导演卡先加所写的导演手记。影片《光之子》讲述了藏地女孩梅朵独自寻找父亲和归宿的故事,展现了在时代变迁中,一个幼小的生命克服重重挑战,坚强成长的昂扬精神。15篇散文记录了作者拍摄《光之子》过程中一些不为人知的经历,以及作为一名电影人的成长历程。文学5.2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在中国的很多城市,尤其是北上广深杭等几个一线城市,数百万的年轻人在互联网行业里奋斗着、打拼着。位于北京西北五环外的西二旗,是中国互联网各大公司的聚集地,百度、新浪、网易、腾讯(北京)、小米等一线公司都坐落于此,这里号称“中国硅谷”,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风向标。作为一位长期在西二旗工作的程序员,作者用敏锐的观察和切身的体会,给我们带来了一份细致的互联网行业生存手册。纪实文学5.5万字
- 会员《让庐日记:1941—1945》是杨静远女士1941—1945年间的日记选编,记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背景下,中国战区的一角——四川乐山武汉大学这所偏安大后方的最高学府里一群高级知识分子纷纭杂沓的生存状态和心理情势。《让庐日记》的主人公以一个女大学生热切敏感的心,不但对各色人物进行观察、描绘、分析和评说,而且也如实记录了战时艰苦条件下青年学子的思想变化和文化生活,对乐山当地风景和民俗的描绘更使得这部作纪实文学21.1万字
- 会员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北京大学也将迎来120周年校庆。创新之都与百年学府在今年碰撞出了一朵绚烂别样的火花:25位在深圳各行各业的北大人在这个具有双重历史意义的节点上回忆往事,讲述一个人与一座城的故事。他们中既有20世纪50年代求学燕园却依然精神矍铄的老校友,也有奋发拼搏年少有为的80后年轻校友;既有推动深圳创新产业发展的商界精英,也有耕耘于文教领域的雅士骚客;他们既是2万多名在深北大校友纪实文学15.6万字
- 会员打赢脱贫攻坚战是2020年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前的必攻之坚,必赢之战。本书以“全国扶贫攻坚贡献者”宋瑞的事迹为原型,以报告文学的风格,讲述了驻村第一书记带领乡村干部群众,走上脱贫道路的事迹。纪实文学15.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