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与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机制研究在线阅读
会员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与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机制研究

杜毅 李娜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19.5万字

更新时间:2021-04-09 14:22:34 最新章节: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农村贫困是我国长期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制约我国城乡均衡发展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脱贫工作,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和社会救助工作力度。低生活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为生活在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社会成员提供满足其低生活需要的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救助制度安排。低生活保障被喻为社会的“稳定器”和最后一道“安全网”。扶贫开发是国家和社会通过包括政策、资金、物资、技术、信息、就业等方面的外部投入,对贫困地区的经济运行进行调整、优化,在此基础上实现贫困地区经济的良性增长,进而缓解贫困地区的贫困,促使贫困对象逐渐摆脱贫困的政策体系。我国农村扶贫工作起步于改革开放初期,至今已走过近40年的历程。2007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村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农村低保”),标志着我国农村扶贫工作进入了扶贫开发和生活救助“两轮驱动”的新阶段。十余年来的实践表明,两项制度(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对缓解和消除农村贫困起到了巨大作用。但由于两项制度实施的时间较短,加之我国农村贫困问题非常复杂,诸多政策和措施还处于探索阶段,两项制度在实际运行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其中,如何有效地对贫困对象进行动态管理,成为影响制度公平和制度实施效率的一大难题。
品牌:西南财大
上架时间:2019-09-02 00:00:00
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西南财大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杜毅 李娜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相较于广袤的乡村,城市有着巨大的优势,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衣食住行、娱乐、教育和医疗的需求,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岗位,成为各色人寻梦的天堂。“城市化”成为人类活动空间变迁的主旋律。在21世纪的中国,城市化的浪潮愈加凶猛,见证了复兴,也带来了诸多困境和难题。本书希望通过梳理西方城市管理的相关思想和观念,探索通向美好城市的各种路径和可能性。
    罗文恩等社科18.5万字
  • 会员
    吉林省是农业改革的积极践行者和尝试者,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方面的改革试验也走在全国前列。然而,学术界对于南方各地相关改革的研究比较深入,却鲜有人对东北尤其是吉林省这个农业大省农业先行试验区的情况做深入的调研和探索。本书从供给和需求端对吉林省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试验情况做了一个细致的研究,力图揭示吉林省的农地贷款的实际情况。希望本书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吸引有识之士关注吉林省的发展。
    李可社科10.8万字
  • 会员
    本书以当代城市面临的复合型风险及防灾、减灾、救灾为背景,探讨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的基本理论、经验启示、发展演进及评价。在此基础上构建系统评价框架,以江苏省域城市为例,应用量化分析方法评测韧性发展水平并结合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的前沿技术及国内外实践,提出了综合性的城市治理思路。本书可供城市规划、应急管理、公共政策等相关领域的政府部门实务人员、科研人员、高等院校师生及其他感兴趣的读者参考阅读。
    刘泽照 马瑞社科16.7万字
  • 会员
    本书作者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2003~2017)。在任职的十五年里,他围绕《刑法》《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精神卫生法》等法律以及一些法规的制定、实施和完善,提出40多项全国政协提案。本书以这些提案为线索,结合有关部门的复函,重点从刑事立法、精神卫生立法和社会领域立法三个方面,记录一些重要法律的制定、实施、修正历程,研析有关理论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进
    刘白驹社科35.5万字
  • 会员
    本书第一部分从官僚领导的角度检视了国际组织自主性的变化,以及从区域化和全球化关系的视角,分析了区域贸易协定的增加对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和挑战。第二部分主要探讨了不同国际组织的互动和比较。第三部分讨论了全球社会和国际组织应对全球性问题面临的挑战,联合国难民署解决难民问题的作用及其面临的挑战,国际原子能机构在朝核问题中的尴尬处境和问题所在。第四部分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博弈的视角分析了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格
    张海滨 郑如青主编社科17.4万字
  • 会员
    20世纪的上半期,在中国兴起了一场由知识分子主导的声势浩大的乡村建设事业,学术界称之为“乡村建设运动”。作为一种改良主义实验,它希望在维护既存社会制度的前提下,采用非暴力的方式,通过兴办教育、倡导合作、地方自治、公共服务和移风易俗等措施,拯救日趋衰弱的农村经济,刷新中国政治,复兴中国文化,实现“民族再造”或“民族自救”。在实践层面,“乡村建设运动”的思想通常与国家发展的战略、政策、措施密切相关,并
    梁培宽等编社科27.8万字
  • 会员
    政府购买服务是现阶段我国社会治理、社区建设和城市社区服务创新的重要举措。在该政策指引下,各地制定不同的政府购买服务政策,引入社会组织为社区居民提供社区服务。本书立足治理情境和专业制度二者互动的分析框架,以广州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研究案例,重点讨论治理情境下社会服务组织的服务供给策略,提出社会服务困境的一个解释性框架。本书认为过渡治理情境是我国社会服务领域的治理情境特征,社会工作发展不充分是社会服务
    黄晓星 杨杰 熊慧玲 徐盈艳社科14.8万字
  • 会员
    本书是2017年中国科协科普部与中国科技馆、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共同组织实施的“中国科协研究生科普能力提升项目”的成果汇编。成果来自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20所国内高校的50个项目,分为科普展品及衍生品、新媒体科普作品、科普活动三个部分,每个项目分别阐述了项目的起源、背景、目的和意义、过程和方法,以及项目成果、创新点和应用价值。
    中国科学技术馆编社科23.1万字
  • 会员
    本书基于对杨家大塆的田野调查,以近现代以来我国乡村土地制度变革(土地私有、土地生产队所有、土地两权分置、土地市场化)为切入点,探讨了村落共同体的变迁,分析了在现代国家建设、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乡村社会内部演化的相互作用下乡村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在梳理土地制度变革与村落共同体演变的历史线索、构建二者逻辑联系的基础上,揭示了以土地制度为核心的制度变迁对村落共同体解构与重建所产生的复杂而深远的影响。
    杨柳社科2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