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人类学在线阅读
会员

哲学人类学

(德)马克思·舍勒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哲学哲学理论与流派15.6万字

更新时间:2019-12-06 20:11:50 最新章节:“谐调时代”中的人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舍勒思想以其哲学人类学最富盛名,但舍勒为何要提出哲学人类学构想,其问题意识究竟是什么,并未得到恰当的把握。舍勒的整个思想建构是从现代性问题出发的,其哲学人类学构想亦如此。对人的观念嬗变的关注,是舍勒的现代性思想的重要基点。凭着展开一种文化批判和道德批判的综合学术探索,旨在推出一种新的与市民时代有内在联系的哲学,确立一种能埋葬市民时代的思想方法的规范性思想体系,这就是舍勒哲学人类学的远景。
品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译者:魏育青 罗悌伦等
上架时间:2014-04-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德)马克思·舍勒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颜李学派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颇具特色的学术流派。该学派提倡实文实行实体实用,目的在于为天地造实绩,为生民谋福祉。尤其是其创始人颜元的思想,具有显著的平民性、务实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在中国哲学史、中国思想史、中国教育史上都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颜李实学也逐渐成为与魏晋玄学、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等相提并论的一个重要的学术体系。早在20世纪前半期,其思想便已远播东亚和欧美。近年来,韩国的相关研究更是硕果累累。作
    陈山榜哲学46.7万字
  • 会员
    本书基于心灵观念史视角研究分析性心灵哲学中的当代唯物主义发展,旨在回答两个问题:一是分析性心灵哲学的当代发展何以实际上是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历时性问题关联于心灵观念史视角下的启蒙理性与理性启蒙;二是当代分析性心灵哲学中关于物质和心灵概念的分析限度,这一共时性问题推究关联物质和意识概念的唯物主义概念,即随附、构成和实现等,由此诊断它们所能企及的心灵自然化的限度。
    柯文涌哲学18.6万字
  • 会员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奠基之作。本书站在当代理论与实践的高度上,充分借鉴了近年来我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重要成果,对《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一文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思想解析,主要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性质”“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奠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发展”等五个方面,着重阐发了其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程彪哲学17.4万字
  • 会员
    本书结合国内哲学论文写作现状,介绍了哲学论文写作的理论、规范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论证技巧。本书主要有以下特点:(1)充分吸收国外哲学写作教材的编写范式,强调把“如何做哲学”与“如何写哲学论文”两个主要问题紧密结合起来;(2)在“如何做哲学”中,提出以分析哲学的基本研究范式为基础的分析性哲学论文写作;(3)讨论中所引用的文献翔实,基本覆盖了哲学一级学科下面的八个二级学科;(4)适当地加入
    段吉福主编哲学19.2万字
  • 会员
    本书是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中西哲学比较中心主编的系列丛刊《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论丛》第9辑。本辑内容以“许苏民教授《中西比较哲学研究史》”为主题,众多专家都给予了不同视角的评论;另一些文章,从哲学、宗教等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展开文化比较研究,提出了许多卓有新意的见解,有助于拓展和深化对各自论题的认识。整个文集富有锐气,且具有较强的思想性,适于有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大学各类学生阅读参考。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武汉大学中西比较哲学研究中心编哲学17.6万字
  • 会员
    本书以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为视阈,探讨公共外交的本质属性和一般原则,在此基础上,对公共外交的国际实践进行了学理分析和梳理。本书认为,主体间性特征是公共外交的本质属性。公共外交的“交往”本质和所体现出的交往行为特性,意味着它必须是遵循交往理性和主体间性的实践行为。公共外交以公众舆论为基础,以“公共舆论场”为交往媒介,表现出参与主体的公共性、运行制度的开放性、对公共权力的合法性批判、有赖于实践话语机制
    郭杰妮哲学14.4万字
  • 为什么要去关注那些讨论基本问题的思想家?一扇门的打开如何引起其他门的打开或关闭?将哲学置于时代的背景下,作者与当代领衔哲学家展开对话,对谈在20世纪占据主流并延续至今的哲学流派,审视哲学的常规分支,包括道德哲学、政治哲学、科学哲学等,并结合相关历史去理解各流派的最新发展,进而发现思想家如何重述问题,如何看待自由、未来以及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寻找一条新的思考道路的尝试必然是摸索性的,这些一直在路上的思
    (英)布莱恩·麦基编哲学25万字
  • 会员
    《意志哲学》运用现象学和象征学的方法,探讨了意志与非意志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的罪错性问题,是保罗·利科现象学研究时期的代表作。该书以两卷的形式出版,即《意愿与非意愿:意志哲学(卷一)》《有限与有罪:意志哲学(卷二)》(卷二含《可能犯错的人》《恶的象征》两册)。在《可能犯错的人》中,保罗·利科运用现象学方法描述人的存在所具有的“易错性”特征,以及由此导致的意志结构的问题。在《恶的象征》中,保罗·利科运
    (法)保罗·利科哲学36.9万字
  • 会员
    本书所选录的文章集中展示了当前中国学界关于西方生命政治理论研究的热点和前沿。这些文章虽视角各异、主题不同,但它们都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历史唯物主义与西方生命政治理论之间的关系,故而在理论基础、现实关照、学术脉络上相互关联、彼此支撑,从整体上较为全面地呈现了当前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中的生命政治批判研究的整体状况和最新成果。
    马俊峰 马乔恩主编哲学23.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