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诵读本(插图版)在线阅读
会员

老子诵读本(插图版)

中华书局经典教育研究中心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哲学中国哲学4.1万字

更新时间:2019-09-23 15:26:26 最新章节:八十一章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老子诵读本》专门为4到12岁的儿童编写,是一部可诵、可赏、易解的经典之作。《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经典之一。鲁迅说,不读《老子》,不知中国文化;胡适说,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位真正的哲学家。
上架时间:2019-06-13 00:00:00
出版社:中华书局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中华书局经典教育研究中心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宋明理学是中国传统儒学的高级形态,本书聚焦“理学的发生”问题,旨在对理学进行哲学探源,并进一步将其转化为早期理学的范式转换问题。通过对“北宋五子”进行个案研究,本书从哲学使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话语体系四个维度考察了早期理学相较之前主要哲学形态在范式上的转换,揭示了早期理学之发生的逻辑机制和逻辑进程。理学范式转换的核心在于思维的转型,即从传统经验性思维向哲学思辨性思维的转型。处于转型期的早期理学
    张恒哲学23万字
  • 会员
    孔教如何从晚清社会制度的固有部分崩解成为“游魂”,如何一步步被负面化乃至被打倒?晚清和民国初期的孔教论争聚焦在国家建构是否需要孔教、如何安置孔教。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陈焕章、马相伯及新文化运动诸君,基于对孔教与革命、孔教与中华文明维系、孔教在国家建构中地位和作用的不同认识,公开在媒体上争论孔教的定位和性质。争论中,康有为希望通过改革孔教达到强国目标的主张逐渐受到批判,立国不需要孔教、孔教不是宗
    李华伟哲学25.4万字
  • 会员
    “廉”是中华传统伦理的重要范畴,也是儒家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何为廉”“为何廉”及“何以廉”问题上,儒家思想中有系统的阐释。本书试从多个维度,对儒家廉德思想进行系统研究与学理阐释,认为,儒家廉德思想理论大厦是建构在天人合一,以民为本,仁者爱人,公私、义利、理欲之辨等基础之上,通过俭、耻、孝等具体伦理德目体现出来,并主要依靠自我修身、道德教化、制度约束和法律惩治等路径实现廉德之养成的,积极借鉴
    任松峰哲学17万字
  • 会员
    13世纪初,朱子学传播海外,迈进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在韩国和日本,朱子学成为近世东亚文明共同分享的学术传统,东亚文明的共同体现。以朱子学为核心的价值观,得到东南亚社会的普遍认同,成为一种配合经济增长的有利的人文因素。在西传过程中,欧洲传教士对朱子学的解释,为欧洲启蒙思想家和古典哲学的开创提供了一种思想资源。在北美,当代学者以较为熟练的西方现代哲学语言来阐明朱子学,重视对朱子思想的研究,推动现代新儒
    张品端哲学40.1万字
  • 会员
    本书以中国易学家兼诗论家为研究对象,依据可资分析的理论文本,探究易学思想与诗学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围绕本体论、心性论、审美范式、语言论四个维度进行个案研究,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阐释;在与现代文学观念的潜对话中,探赜索隐,揭示观物取象方式与意、象、言结构的多种可能,重新回望中国诗学传统,建构“中国易学诗学”话语体系。
    李瑞卿哲学30.6万字
  • 会员
    本书以道统为主线,用中西比较的视野,对中国从古至今的学术思想进行梳理,发掘贯穿其中的思维方法、价值观和对理想社会的构想。解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天道观,是中国学术思想的显著标志。西周时期,就形成了“神灵之天”“道德之天”“自然之天”的天道观,连同民本思想等作为古代思想遗产,为孔、墨、老三哲所继承。不同天道观相互渗透、互相影响,产生更加精彩纷呈的思想成果。从中外交流的大历史观看
    蔡晓哲学33万字
  • 会员
    玄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流学术思想,也是士人人生及艺术趣味之根源。这一时期的文艺本体论、价值论、批评方法论和审美趣味论等都体现出玄学的深刻影响。玄学的“有无”之辨引导士人思考艺术本体问题,关注审美主体与对象在“道”的层面上的关系;关于名教与自然的讨论为士人设计了理想人格,在主客体交融的动态过程中呈现出从“得意”到“自适”的发展特点;玄学的体用思维及名实方法,不仅提高了文艺批评思维的水平,也启发了文
    黎臻哲学17.2万字
  • 会员
    李翱哲学影响儒家思想发展的全局,是汉唐儒学向宋明理学过渡的津梁,其不仅关涉心性结构的创新,还深刻影响到儒家新思维方式的形成。本书全面研究了李翱的哲学思想及其在政治、经济、文史、军事等方面的影响,以中国古代人性论的精神转向为核心,阐述了李翱哲学在儒家人性论转折中的分水岭作用,分析了其对宋代“心统性情”说和性二元论的重要影响;从法象思维、体用论、理一分殊发展的视角,探讨中国古代性与情之间双重关系的发展
    李晓春哲学29.1万字
  • 会员
    本书是“古典今读名家论坛”丛书的一种。本书由东南大学樊和平教授、伦敦大学姚新中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学杜祖贻教授共同倡议,重新研习传统典籍的瑰宝,从而建立现代教育的根基。本书对《论语》进行英文解读,有利于英语世界的读者的阅读。
    杜祖贻 姚新中 樊浩主编哲学12.4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本书是傅斯年先生论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的一部杰出著作,它将商周甲骨文、金文到先秦诸子典籍中的“性”“命”二字逐一统计并分析,以其来源与演变论述先秦诸子的思想,后推断宋明理学为先秦思想的承继与总结。此书从训诂学、考据学、语言学方法入手以微观字形、字义建构宏观思想史,鲜明地体现了傅氏“哲学乃语言学之副产品”的治学思想和严谨的学术风格。
    傅斯年中国哲学10.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