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先秦语类文献形态研究
更新时间:2020-03-06 11:11:32 最新章节:后记
书籍简介
本书认为,对先秦语类文献形式的历史阐释,就是详细考证其编纂过程、文体的形成及其演变。作为先秦时期重要的一种文类,语类文献呈现出复杂的样态:具体而言,从生成角度来看,有仪式型、政典型、教学型、著述型四种;从文体形态来看,有格言体、对话体和事语体三种类型;从编纂单位来看,经历了由“国语”向“家语”的演变,而在“家语”阶段,又呈现出大夫“家语”和诸子“家语”的不同。于是,作者以《国语》、《左传》、《战国策》为中心,探讨了“国语”文献的编纂过程及其文体生成;以《论语》、《老子》为中心,探讨了“家语”文献的编纂过程及其文体生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先秦语类文献的因革演变。
上架时间:2015-05-01 00:00:00
出版社:中华书局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夏德靠
- 会员作为一种文体的“语”,其特征是指具有伦理道德规范的人物言论,亦即所谓的“善言”或“善语”。在这一意义上,凡是载录“善言”或“善语”的均可纳入语类文献的范畴。本书首先分析语类文献在两汉时期兴起的原因,着重考察其与儒学复兴的关系。然后在先秦语类文献编撰的宏观视野下,分析两汉语类文献编撰的特点及其文体类型。最后,进行个案研究,通过分析经典语类文献的编撰过程及文体特征,描述两汉语类文献生成的规律。这些文献图书档案40万字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围绕大学图书馆现代化问题的主要方面选取了31篇正式发表的文稿。其内容聚焦于新时代大学图书馆现代化,包括整体现代化、馆员现代化、服务现代化和治理现代化,立足于新兴的信息服务学理论和北京大学一流图书馆建设的生动实践,揭示了大学图书馆现代化发展的基本学理和时代命题,阐释了图书馆最基本的整体性特征和北京大学图书馆“价值引领,馆员为先”的基本思想、“用户导向,服务至上”的基本理念、“斯文在兹,道隐无名”社科25.2万字
- 会员《用户画像与博物馆用户体验》一书探讨了博物馆从“以展品为中心”向“以观众为中心”转变的背景下,中国年轻人作为主要受众的参观体验与内在动机。本书通过服务设计方法,结合Bartle玩家人格分类法和参观流程模型,采用快速民族志研究设计,从126名候选人中识别出社交者、探索者、成就者和攻击者四种理想用户画像。通过参观前、中、后三个阶段的数据收集,运用观察(服务旅行和影子跟踪)、访谈(情境访谈)及体验卡片等社科13万字
- 会员本书是以科研人员个人学术信息管理行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研究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对科研人员深度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影响科研人员个人学术信息管理行为的主要因素,同时构建并验证科研人员个人学术信息管理行为影响因素模型。作者始终坚持规范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力图为个人学术信息管理工具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社科11.7万字
- 会员2018年10月15—16日,“档案修复及历史资料的数字化与研究:第六届东亚史料研究编纂机构联席会议”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召开。会上中、日、韩三国学者就“档案修复及历史资料的数字化”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相关论文结集成本书,希望借此在历史资料的数据库建设、历史资料整理和档案文献修复方面扩大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推动东亚历史研究。社科41.9万字
- 会员清代地方档案作为一种新史料,在历史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正因如此,包括四川巴县档案、南部档案,山东孔府档案,台湾淡新档案,甘肃循化厅档案在内的一大批清代地方档案名扬海内外,为学界、档案界、文物界所瞩目。但长期以来,各方对其藏地、案卷数量、时间起止、内容特色等情况并不完全清楚,往往各执一词。本书聚力当下关注度较高的数部档案,就其保存、整理与研究状况作一系统梳理,不仅有助于了解学术前沿、凝聚社科30.1万字
- 会员中国西南地区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文化特色,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且珍贵的历史档案遗产,对研究我国少数民族的形成、演化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对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有效、长久地利用,必须对这些历史档案自觉有效地进行保护。本书针对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鲜明特色,从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载体出发,分别揭示了石质、金属质、陶质、木质、骨质等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支撑材料的特性及其损毁规律,并继而探社科20.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