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自由及其幻象
更新时间:2020-09-01 18:08:10 最新章节:后记
书籍简介
本书对“城市工作中心主义”、“中间阶层的下滑”、“职业神圣感与劳动创造性的丧失”、“去自然的城市化”、“休闲空间的被占用和被出卖”、“文化造景运动”,“贩人式中国旅游”,“为了发展而发展的发展主义”等问题予以诚实的揭示,并对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抱以深切的期待。作者对当代城市“消费性休闲”的发生机制进行分析,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以此研究为切口,对当下中国社会发展的诸多重大问题(如城市生活方式、发展、金钱价值观、权力意识等)的相关面向进行批判性反思。这也是人文学者通过文化研究来观察、分析、理解和介入当代中国现实问题的一个尝试。
上架时间:2015-06-01 00:00:00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陈占彪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过去,日本凡有狐狸栖居的地方,必然流传着许多“狐狸骗人”的故事。除了狐狸,偶尔也会出现狸猫、貉、黄鼠狼等戏弄人的逸话。然而以1965年为界,此类故事突然在全国上下销声匿迹了。这是为什么呢?当然很多人会问:“人被狐狸骗的故事都是真的吗?”而我的回答是,这些故事是否属实并不重要,唯有探寻“人为何不再被狐狸骗了”,才能得知更多真相。日本人会被狐狸骗的时代究竟是什么样的?那时的人拥有怎样的精神世界,又是如社科5.9万字
- 会员何为女性主义?怎样才称得上女性主义者?女性主义从何而来?女性主义浪潮的来龙去脉到底是什么?无法预测的未来,女性主义何去何从?……如今,女性主义的版图已遍及世界。每个国家的女权发展,也都走出了一条拥有自身特色的探索之路。了解这段历史,对当今从事女权实践,以及被全球的女性主义浪潮所激励、鼓舞的人来说,必定会成为一种助力。了解历史对任何人来说,都能够有所助益。那些我们视其为“传统”或“天经地义”的东西,社科5.7万字
- 会员本书是美国社会学家史蒂文·塞德曼的著作,梳理了从社会学成立伊始至21世纪初期的社会学理论。在清晰明确地概括每个社会理论家、社会理论流派的学说之外,作者还结合写作时的社会环境与背景对各个理论进行了评述,将道德维度加入社会理论,将社会学的种种承诺、概念和知识相对化,试图以此将社会理论带入公共生活的讨论中,融入有关社会世界当下与未来面貌的持续对话和冲突之中。就像作者在序言中所说的:“知识能够让我们的生活社科31.8万字
- 会员本书旨在以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社会理论为视角,分析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四部主要代表作品里的消费主义。本书侧重运用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异化理论和最具有代表性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鲍德里亚的消费符号理论等进行研究,揭露并批判20世纪20年代真实的美国社会。菲茨杰拉德的作品具有丰富深刻的内涵,与其强烈的历史意识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真实地记录了20世纪初期美国社会的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世态,生动地再现了社科11.2万字
- 会员社会工作伦理为社会工作实务架构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社会工作的基本哲理出自人与人的关怀与互助,认为社会是一个互助单位,人有其潜能可以克服困难,透过相互帮助让社会中需要帮助的人度过难关。同时,对于求助者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与接纳;对于案主的隐私加以保密;与同工相互合作;配合机构的规范;为案主谋求最大的权益等,皆是社会工作的伦理理念。透过这些伦理哲理与社会工作相关理论架构出社会工作实务方法。本书的伦理汇编目社科11.3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本书从案例分析入手,围绕应急指挥部这一组织载体的运行过程开展应急响应失灵分析,提出了灵活性和规范性的应急响应模式标准;从失灵出发分析了影响应急响应可靠的多重因素,进而构建了应急响应可靠性机理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揭示了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可靠性的提升策略。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应急响应组织如何有效协调响应人员及物资,进而实现应急响应任务目标可靠性管理的问题。社会学16.2万字
- 会员中国正在经历深刻的人口与社会转型,家庭变迁既是这一转型过程的结果,也是推动这一转型过程的重要因素。处在变迁中的家庭,在今天面临着全新的矛盾、焦虑和问题,纷繁复杂的婚姻家庭问题已经溢出家庭的范畴,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综合性的家庭政策予以解决。本书介绍了中国家庭发展的现状、问题和特征,家庭综合服务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并介绍了欧美和东亚地区的家庭政策概念、内容、体制,以及这些国家和地社会学21.2万字
- 会员在慈善劝募过程中,“同性相吸、异性相斥”和“物极必反”等社会生活中常见的相似性效应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筹款研究多局限于捐赠者和受助者间的相似性。本书则聚焦于捐赠者间的相似性效应,通过系统文献综述和行为实验研究等方法,探讨了相似性原理在慈善劝募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捐赠者间相似程度与劝募效果之间的关系。突破性地发现了捐赠者间存在“过度相似性效应”,总结了相似性效应在未来筹款研究和实践中的启示。社会学5.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