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武威社会经济发展研究
更新时间:2019-01-04 12:26:23 最新章节:作者简介
书籍简介
本书第一篇提出武威如何在产业集群发展中有效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对发展和丰富低碳经济理论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用产业集群理论对武威产业发展进行构想和设计,使产业集群成为推动武威低碳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第二篇运用比较完整的理论和数据,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武威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问题,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武威城镇化与工业化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进行研究,提出了符合武威实际的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对策措施。第三篇以土地供给稀缺性原理、地租地价理论、区位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土地报酬递减理论等作为评价的理论依据,从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因素角度出发,选择了土地投入强度、土地产出效益、土地利用强度和土地持续发展条件等因素,建立了适合评价区域范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值。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6-01-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姚丽娟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从保险产品、保险投资、保险受益及保险监管几个方面研究新常态下我国保险产业发展的相关问题;针对“营改增”及新的税收分享机制实施后,以北京为代表的地方财政收入总体减少,第三产业占比越大的省份因税收分享改革导致的两税收入减少程度越高的问题,探讨如何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地方财力增强;研究基于商品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即基于双重属性,我国文化产业安全问题;基于金融产业融合和产业安全理论,分析产业融合对金融经济16.1万字
- 会员本书紧密结合《“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提出的要求,分9个专题深入剖析我国物流业面临的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包括京津冀物流通道、口岸、物流园区的协同发展,京津冀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水平评价、蔬菜供应链优化、电子商务协同发展模式、冷链物流标准化实施效用评价、物流人才流动影响因素、物流企业经营绩效等。经济23.6万字
- 会员国内外已有许多资源型地区在突破“资源诅咒”、推动经济转型方面进行了实践与尝试。本书选取德国鲁尔区,美国匹兹堡市,英国纽卡斯尔市,中国贵州省、辽宁省阜新市、江苏省徐州市、山西省孝义市等不同国家、不同类型的10个资源型地区和1个资源型企业为研究案例,对其转型历程和转型做法进行深入剖析,从中概括经验、总结教训、凝炼启示。书中融入了作者对资源型地区转型的新发现、新思考和新见解。经济12.2万字
- 会员贵州省为配合脱贫攻坚,在许多方面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探索脱贫攻坚可持续发展的可能路径、方法和经验。本书围绕这些探索和经验展开,从多个维度梳理和分析这些政策与实践行动所带来的影响,尤其是是否合乎可持续发展要求。书中将脱贫攻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分为五层含义,并分别阐述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生态扶贫、金融扶贫、社会保障扶贫、易地搬迁扶贫、旅游扶贫、文化扶贫、党建扶贫、社会帮扶等不同领域政策及其实践的可持经济20.9万字
- 会员本书通过对珠江—西江经济带的调研,走访调查了珠江—西江经济带沿线的广东、广西11个城市,旨在通过一系列理论以及调研数据成果,探究珠江—西江经济带驱动创新发展的现状、问题、动力机制及实现路径等内容,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丰富的理论,为东部、西部协调发展建立典型示范,为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为珠江—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决策和咨询服务。经济20.1万字
- 会员1889年,蒙自开埠,云南对外贸易开始步入口岸贸易的新阶段。而随着思茅、腾越的相继开关,云南口岸贸易从1902年起形成了三关并立发展的新局面。本书充分利用旧海关资料,以空间的视角,在描述近代云南三关腹地范围和外部市场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外部市场、内部区域特征对三关贸易特征形成的塑造作用。本书认为,从贸易功能上讲,口岸实际上起着连接内(腹地)外(外部市场)两个扇面的节点的作用,口岸贸易特征的形成和演进经济16.4万字
- 会员本书首先对河南省当下及未来经济总体运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与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对河南省投资、居民消费、对外贸易、物价等经济社会发展若干基本面指标单独展开数据分析研究;其次,针对河南省装备制造业、食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支柱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数据分析,对各产业未来发展提出政策建议;最后,聚焦河南省城乡一体化、绿色经济以及产业集聚区三个板块的专题研究,针对其当下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及发展前景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经济31.4万字
- 会员本书针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梳理生态文明思想在福建的孕育与实践、总结生态福建十九年来的创新做法与实践经验、探讨福建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路径选择,为建设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素质”有机统一的美丽新福建贡献力量。经济19万字